我倒是觉得未来会陷入科技大停滞,唯一比较有可能大发展的是ai行业,但我也不期待存在什么大范围应用的革命性突破。然后就是现实世界陷入荒芜,线上世界获得一定发展。最终世界陷入类似欧洲中世纪一样的黑暗时代,并且没有足够的科技进步能够转移社会矛盾
原因:猜的
lemma_ 发布的帖子
-
RE: 想了个未来世界(大约本世纪末期)的框架,看看有没有不自洽的地方
-
RE: 感觉康德的概念体系很模糊
@wumingshi 的确如此。翻译这件事在老一辈翻译人看来可能带有更多的自我属性,不止是欧陆哲学,文学也是如此。也是因为他们是国内第一批翻译这些东西的人,所以没有前人可靠的经验,很多地方要么能力有限只能按自己感觉来,要么从一开始就是想按自己感觉来XD
所以国内前沿的哲学研究,拥有能看外文原著的能力几乎已经成为基本要求了。分析哲学因为通行语言是英语,并且行文风格比较清晰,所以相对好很多。欧陆这边从作者到译者都或多或少没把话讲清楚,与其看国内这些译者扭曲过的二道资料,受一手资料的折磨还是更好一些。
-
RE: 感觉康德的概念体系很模糊
@lemma_ 在 感觉康德的概念体系很模糊 中说:
回复
看了一下你发的第二个链接,那个人好像把我举的这些例子更好的覆盖了(关于物理世界的、关于数学的),看来这些问题的确是烂大街+让人看起来最不爽的。
不过他所言的“康德就是围绕‘牛顿力学何以可能成为宇宙真理’这个问题,展开回答。”
这是不对的,康德更想要研究的是人类理智,“人类何以可能理解这个世界”,在他的著作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论证这个命题,而非论证某种理论的绝对正当性。认为康德的目的是论证某种特定理论的正当性的看法,无疑是矮化了康德理论的积极影响,没有以一种积极的视角看待历史上的理论的正面价值。 -
RE: 感觉康德的概念体系很模糊
康德的思想算是那一大票哲学家里被整理得比较能让普通人接受的了,了解“先天vs后天”,“综合vs分析”这两对概念,以及他说的“范畴”是什么就能理解他很多东西在说什么。建议不要看原著,不是专业研究康德的学者没必要看那玩意。纠结具体的某个命题是先天综合还是先天分析对一般通过人群意义不大,毕竟“数学命题是综合的还是分析的”这件事,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大家就有不同的看法。还有就是康德的年代实在是有点久远了,他理解的自然科学就到经典力学为止了,因此他的理论里描述世界的部分在作为后来人的我们读起来是有很多问题的,例如他的时间观。所以很多东西也不必认真去死记,除非期末考试要考(
20世纪以来那一堆欧陆哲学家相比起来更加烦人一点,国内对于这群人的翻译也是非常的不忍卒读(正如你举的例子),所以在国内的一般通过人群很少能说清楚这帮人说了些啥,不过普通人一般也不会想着去碰这些XD
-
RE: 原子核的结构是不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wumingshi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核物理实验是顶级的,北大有很多老师都有在那边求学或者工作的经历。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某种)原子核基态存在分子型结构的最清晰证据,原子核的激发态存在分子型结构其实之前已经被证实了。我不是很懂核物理实验,我猜测基态的实验这么难做一是因为能量太低,核子束缚太强,二是因为难以控制它在散射实验中不跑到激发态去。还得是从实验出发最省算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