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于活跃度、平台角色、供需关系的内容说得很对。然而我对人发消息时并没有“刻意追求活跃度”的意图,只是非常一般意义上的欢迎而已。事实上我本人上站点的次数大概也就是一天一次到几天一次这样。作为对我接下来一串臭话的结论的提前预告,我也同意您“不用刻意提高活跃度”的看法。如果你对我的发言意图存在指摘,那么这是我想澄清的;如果仅仅是想借我的发言来讨论这些问题,我乐见您这些经过思考的文字,这是其一。
其二是更多又臭又长的东西。我认为本站的出现不全是基于对需求人群的分析而出现的,即不存在一个“想要制作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标准化流程,因此本站自然有很大概率不符合产品逻辑的分析。本站的出现具有较直接的历史原因,即p大树洞与未名树洞的接连沦落。本站大部分用户都从未名树洞逃荒而来,建站初期的流量因此得以成立。因此,本站理想中最可靠的用户来源可能是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以北大为主的国内高校,具有对自由讨论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对讨论环境的追求。这是愿景,也是事情一开始的样子。
不过诚如您所说,本站如今看起来不足以能吸引外来用户,您将其原因归结为缺少中心话题、平台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都说得不错。不过我看来,个人开发的平台天然就肯定无法在技术上、推广上与商业大平台同台竞技,这是不言的事实。对于小平台来说,继续经营下去靠的只是一群固定的、黏性高的核心用户。而您似乎认为,要得到更高的活跃度(也就是更多的这些核心用户),需要一个“中心话题”。对此我持中立意见,我认为这只是各种方案中的一种,并且在执行时很不方便。类似于matters那样在全平台举行征文活动是初期提升热度的好办法,但是首先难以持续,其次,本站本就没多少人,再对他们的兴趣进行分化,最后响应活动的人就更少了,这样连维持活动本身都成问题。除非活动主题取得相当的大,但那样的话就类似于无特定话题的情况了。
到底来我认为本站活跃度低的最大原因是没办法依托校内进行宣传,失去了所谓的“校内性”,进而没办法在初期完成“原始积累”。p大树洞的校内性无需多言,未名树洞由于在创站早期具有相当长一段宣传时间,并且有青岩封杀前一个民间洞引起的公众号热潮吸引了不少人,因此虽然未使用太多宣传力度,但最后在截止前就积累出了足够数量的人群,成为事实意义上的校内平台了。到anvil的时候,环境已大幅度恶劣化,根本没有太多宣传的可能。导致创站初期这里人流量就先天的少,可以类比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积累到能形成讨论氛围的人数,较前两者而言先天具有不足,在后续的滚雪球中走向了衰减。这与产品的技术性问题已经无关了。您针对本站所说的各种产品技术性问题,p大树洞和未名树洞也都有,它们可以维持下去靠的就是“校内性”的招牌为它们带来的校内的“核心用户”。我猜本站创立之初也是想要走这条路的,但是迫于现实形势没有走成,后续也没有根据形势大改运营方案(事实上我认为也没必要了?),于是就成为了您分析中似乎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的个人博客类的网站了。
尽管如此,我认为本站潜在符合了这些可能的发帖需求:
- 我只想将这些东西(具有相对于商业性社交平台具有隐私性的东西)分享给这些人(同一所学校的人/具有一定讨论素质的人)看
- 我想要一个具有一定自由性和隐私性的发言平台
- 我的分享不需要太高的讨论度
- 我只是想树洞化地分享而已,对于内容的获取可以通过别的平台完成/……
具有“校内性”的话,第一条将得到大幅度强化,在校内性的加持下它将成为产品最大的优势所在,可惜这并没有发生。您似乎不认为第二条可以作为优势,但就我所知连reddit都开始更严格地审查汉语的极端言论,虽然极端言论不能代表所有,不过我也因此而持保留意见。而后两条是我在使用这个平台时可能会有的想法,也是不追求活跃度时会出现的优势。
由于我总是想到哪说到哪,导致我结束在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这很奇怪,但我没什么想要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