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用于精神问题的药物?
-
一片含0.25mg盐酸安非他酮的小小绿色药片,就能一个早八困得想死,悲观厌世的大学生变成精力充沛,乐观,乐于学习的模范学生,,,
-
如果情绪,感受,甚至对世界的观点可以被化学药物调控,那么人的灵魂是否存在呢
-
这些东西和毒品怎么区分呢,若有成瘾性是否可以看成某种弱毒品?
-
高级,给衡水用啊
-
毒品除了成瘾性啥的特质,还需要法律官方认证吧,比如说大麻,在中国是毒品,在北美不是?
印象中有些毒品在认定为毒品之前就是精神药物,所以重合度应该还挺高的,尤其是如果抛开法律认证这一点 -
从意识角度出发,人就是各种激素和神经冲动,所以药物改变人的意识没有问题。成瘾是对重复的一种事物产生依赖,实质是对这一种事物产生更多激素和神经冲动,是人适应环境变化的体现,所以无害的成瘾也没有问题。但是毒品是有害的成瘾,有害的成瘾需要外部力量消除。
一种精神药品是不是毒品,需要法律规定才能判断,也就是由法律制定者的主观意见判断,而不是由一个绝对的标准判断,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但是这个根源不可能消失,所以,如果不是法律制定者,怎么判断一种成瘾是有害还是无害?答案是永远不可能判断,因为没有一个绝对的判断标准,而法律随时可以更改,对成瘾的判断也因为法律的更改而更改。
所以,如果不依赖法律制定者的主观意见,并且没有绝对的判断标准,要判断成瘾是有害还是无害,只能依赖个人的主观意见。同样的,哪些成瘾是有害的,哪些成瘾是无害的?答案是有害和无害没有一个绝对的判断标准,需要依赖个人主观意见做出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判断是不是成瘾都有困难,个人的主观意见几乎没有准确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提升个人知识水平,但是在这一个问题上提升个人知识水平,是不是符合个人利益,能不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发展有实际效果?答案是对于大多数人,如果学习的是不符合个人利益的无效知识,更聪明的选择是跳过这一个问题。
毒品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毒品的定义随时可以更新,如果不能确定,就需要个人主观意见做出选择。如果精神药品有好处,那么有没有坏处,在精力充沛后有没有更加疲劳,重复使用精神药品有没有其他影响?法律是对所有人负责,不是对你一个人负责,毒品只是合法和不合法的界线,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对你自己负责,你需要做出自己的决定。
(也许我说的大部分都是废话,但是我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助。谢谢你的耐心。) -
很遗憾我没有服用过精神药物,因而可能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与理解上会存在不可避免的视差。我不清楚服用精神药物之后的心理状况会是怎样,我只能用自身经验类比,或是毫无心理压力地口嗨几句。
需要注意到的事实是,即使没有精神药物,我们的情绪就已经受到各种外物的影响了,例如喝酒会使人感到放松,从而诱导出想要表达的情绪;例如一些动物会受到季节调控的激素分泌水平影响(或许存在我不了解的相关机制对人类也是如此)。
服用精神药物,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上自然效应的放大与延申。人们不会认为,春天来了使人感到兴奋,或是喝酒使人感到放松,是人类灵魂不存在的表现,却会对精神药物抱有这样的不安,这很有意思。这背后的想法我说不好,或许是一种对于工具理性入侵自身的本能性厌恶;也有可能是朴素的“量变引起质变”,觉得用外物进行生理性刺激的方式不能超过一个“度”。后者应该会收获较多一般人的同意,也是一条实践起来似乎很方便的进路,然而它没有意思,显得过于中庸,并且你会发现,这种回答实际上只是社会一般意识的复制粘贴。
上面一条不错的回复中针对这一问题引入了“有害”与“无害”成瘾的二分,随即又很明智地否认了这种区分的合理性,因为这种划分同样也只是社会一般意识的复读而已,只有通过否定它们才能接近一个合理的结论。上面的回答借由这种否定给出的结论我认为是不坏的。
然而精神药物和毒品都是非常现代的产物,如果我们仅限于讨论精神药物与毒品的界定这一问题的话,我们始终都是在塑造了现代社会一般意识的话语下打转,因而很难想象得到什么超出社会一般意识的结论。
于是更加好的一个问题或许是,如何看待“精神疾病”这一研究范畴?
我没有能力给出一番学术化的论述,但我想我可以做一番gpt式的索引。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就给出了对于精神疾病的一种不同见解。福柯从一种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他所处时代中“疯癫”这一话语的由来与演变史,我觉得通过下面这句话把握本书是恰当的(一句话速成网哲可能性微存):疯癫不是一种精神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现象,理性通过对疯癫的拒斥而确立了社会性的崇高地位。 关于文献的具体内容,我想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直接搜索来获取非常简明扼要的概述,对其做一番细致描述也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此外,这是我随手找到的一篇对精神药物持负面看法的中文翻译报道,里面质疑了使用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性,也是可以参考的一家之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