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原始的html界面。。。

test1 发布的帖子
-
小红书会像tiktok一样推出和大陆不互通的海外版吗
大陆用户最多的几个互联网app,常见做法是对海外手机号限制注册或者要求实名验证,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版,都是面向中国用户
豆瓣以前海外手机号注册不需要实名验证,2022年4月开始增加了:https://www.uscardforum.com/t/topic/82392tiktok是单独做了和抖音不互通的海外版本
小红书现在最特殊,虽然有变态的举报和审查,但是还没有实行海外ip单独分区或者要求中国大陆实名注册。不知道未来怎么发展 -
搜未名树洞搜到一个国科大kernel
如题,本来搜“未名树洞 怎么了”只是想看看贵 pkuanvil 的搜索权重,结果发现另外一个树洞停办的帖子
https://ucaskernel.com/d/715 -
RE: 学习 dujiajun 的高校社区运营经验
这篇文章没从内容角度分析(论坛有什么内容倾向,有那些经久不衰的核心话题,有哪些话题能激励用户引发讨论),比较遗憾。这个可能就只能在继续研究了。不过作者很明显非常熟悉高校社区的运营方法(作者举的例子里面,常规手段都到位了,没有缺少重要环节),然后也能发现论坛用户能翻X倍的关键节点。
后面锐评也不太想说,这个和 pkuanvil 的定位历史也有关系,在置顶帖里面也说的很清楚了。因为用户基础和站长的坚持,有些观念就很难讨论了,比如
正经的校园论坛,就应该和学校合作,放弃反审查的不合作思维(墙内审查不能接受,被查水表风险+发言束手束脚+主流叙事形成排他效应+……)
水源的指导老师梁女士曾说,要开屏即见正能量(这一点北大树洞有大量用户支持,但是我认为 BBS 不是脱离现实的真空区;不过作者后面补充的部分说的很好,要开屏就能留住用户,能够让用户有继续探索的欲望,特别是激发用户的参与。)
从触达上考虑,柠檬本身就在微信端内,只要有二维码就很好触达,也可以充分利用朋友圈转发(依赖非常封闭的平台特别是墙内平台) -
RE: 学习 dujiajun 的高校社区运营经验
“高校 BBS 论坛的运营”这一部分有些确实学不了,比如突发事件就不行:
9月的七彩花坊事件,直接带来了用户量翻倍。
22年3月,由于疫情封校,直接增加了5-10倍的日活量。在这期间,开辟了防控信息专楼,收集整理了每日最新进展,很多用户也以非官方身份发布了各种信息另外整理资料也是辅助作用,效果并不佳。互联网并不缺少资料,更缺少交流。
-
RE: 学习 dujiajun 的高校社区运营经验
资讯类的群聊的运营:
在运营C++学科辅导群时,……这样同学进群的时候就有东西可以看。……等到期末考试前,……所以这群名气出去了有很多同学愿意加群来听和问问题。
在运营选课交流群时,……这个PDF就对同学很有吸引力,我们把它放在群里。……禁止非选课事项的讨论、禁止询问明文通知的内容。……按时发布教务处关于选课的通知,提醒及时选课。……定期清理不改群昵称和长期没说话的同学。……整理出了400多条课程点评。比较常规,(省略的部分其实不说也能猜到作者写什么)但是一条条都能清晰记录下来并且做到其实是不容易的
资讯类带互动的社区:
在运营选课社区时,最大的成功点就是之前整理的400条点评。我们在上线运营之前,就导入了这400多条问卷点评作为冷启动素材。这样用户访问的时候就能看到内容,而不会因为没有内容而流失。
在降低门槛方面,我也考虑了很多。比如,服务器一定要在境内,这样不会有网络问题。不能使用GitHub,因为要额外注册。接入jAccount实现一键登录访问。
在推广方面,在选课社区上线前,选课交流群已经发展到了2个2000人规模的群。我们在群里直接推广了社区链接。后来由于积累的点评很多,对新生很有价值,其他组织也会在其公众号上主动推广链接。
在促活方面,主要关注的是点评的数量和质量。选课社区引入了积分机制,根据点评数量和赞计算积分,而积分和交大传承合作,可以兑换传承的积分,从而在传承下载文档。差异点在于不只是少数几个管理员中心式的输出,有用户的输入,不过也要重视冷启动。促活这方面我持保留意见,这个积分的其实奖励除非是已经熟知的硬通货(可能确实是?滚雪球效应体现了),否则用处不大。(北大的民间选课评价网需要认真学习这一段!)
高校 BBS 论坛的运营:
在运营水源社区时,主要抓的触达和促活。……逐步增加了blabla链接,看上去效果其实一般……不过今年有机会在交我办app的新生模块那加了个入口,效果非常明显,预估有70%的22级新生都注册了水源。
另外是抓热点事件,这种机遇比较难得。……我们趁着用户量增加的同时,及时调整了分类,主动编撰导入优质的信息资料(比如分流、转专业、保研等),增加了用户粘性。……开辟了防控信息专楼,收集整理了每日最新进展,很多用户也以非官方身份发布了各种信息。
一开始即便我们有jAccount登录,也要去验证邮箱获取验证码。……后来直接拿掉了这个流程,jAccount登录之后就直接进主页,实现一键登录。这一点在封校流量突增的时候表现非常好,没有拖后腿。
在促活方面,一开始首页按照传统论坛定为“分类”,但是我个人会喜欢以时间线排序不区分分类。后来有一次在用户建议下把全站用户的首页都改成了“最新”,日活立竿见影提高了5倍。这个和我想的差不太多(预期之中),高校官方网站这些本身设计就不好,用户流量是很低的,谈不上引流作用。偏实用性质的效果会非常好,至少对新流量的引入是立竿见影的。
注册流程需要更加清晰简化。这一点 pkuanvil 做的不好,pkuanvil 虽然需要抵抗审查把流程设计的更复杂了,但是还是有改进空间。另外用户更喜欢被动收邮件而不是发邮件,这一点有技术约束成分(我不想强依赖一个 SMTP 服务器)。但是和 DKIM 注册相比还算好,绝大部分用户都没有错误, DKIM 注册的流程又难懂又不好操作,什么邮件能过也没说清楚。
促活方面没说怎么“内容激励”,只说了改变网站的设计,这一点我没感到惊讶,因为先前树洞的超高流量已经证明这一点。北大有大量用户(DAU 至少 5000 以上,近两年收归可能还要更高,大概能上万)都能接受“一天超过 5000 个新树洞,而且我还能一直往拼命翻到前一天”的模式。这在很多传统 BBS 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传统 BBS 一上来就分类,但是人是具有复杂的多面性的,其实更倾向于一条集中时间线的模式,在单主线基础上再细化分类
-
RE: 为什么国人开发的各种协议似乎国际上知名度不高
使用场景影响非常大,https://www.reddit.com/r/dumbclub/ 上面基本都是外国人,但是也普遍了解 v2ray 等等协议,如果没有 “跨越GFW” 这个需求的话就很难了解到
-
RE: 现在还有未名洞或者类似的洞吗
感谢,说的很好。
我认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缺少自由的环境缺少的绝对不只是自由。但是现在用户似乎不普遍感受不到这一点(或者说不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
小红书、朋友圈、qq空间,微博、微信等等都是墙内平台,本身就是重大缺陷。当然它们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不过尽管如此,我觉得这一段话说的很好,我一直以来都不太这么想:
能提供自由的平台并不少,这样的特色并不新颖也并不吸引用户。……实际上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这条赛道上的一个竞品,试问有什么理由能够让用户选择这样的一个平台呢?
-
RE: 现在还有未名洞或者类似的洞吗
telegram 有很多问题,不能控制服务端+是群聊不是BBS+注册需要手机号+……,等等。披露的话 telegram 记录倒是很良好。
不过有一段我不赞同:邮箱系统最终还是由学校信息中心管理,想必大家也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就不多说了。所以,其实都不需要考虑什么内鬼了,技术上的安全性目前都没有做到
首先目前没有发现有高校在大规模的伪造用户的邮件。而且即使高校这样做,也不可能对所有域名都这么做。比如说如果北大计算中心批量发送注册邮件(目前的“通过发送邮件注册”的默认方法),这很容易被发现,我们可以要求用户用收到的,计算中心不能伪造的邮件来验证,即现有的 DKIM 注册方法。批量注册除了坐实自己在篡改用户邮件以外没什么用,站务不仅会删除所有这些伪造注册请求得到的账户,而且还会公开指责该高校的行为。
另外我没有看懂这位游客说的“我就不多说了”和“技术上的安全性目前都没有做到”。有青年研究中心的内鬼倒是没法避免,但是这只能代表一部分用户。而且以青研官僚主义的作风也就管管树洞,管一个类BBS平台发言都是公开的,你一翻它的发言,很容易看出它很可能是青研的。 -
RE: 学习 dujiajun 的高校社区运营经验
用户增长理论之一:
用户增长,主要做几件事情:拉新、促活、内容激励。
- 拉新,指获得新用户,关注指标通常为DNU(daily new user)。
- 促活,指促进已注册用户活跃度,关注指标通常为DAU(daily active user)。
- 内容激励,指激励用户发布内容,间接增长DAU和DNU。
为了拉新促活,往往需要布置一些触点用来触达用户,比如弹窗、挂件、推送等。
这个没说阶段,但是我理解是推广初期的理论,主要针对外部吸引的新用户,用户粘性很低、流失率很高,加入网站时间也很短
用户增长理论之二:
除此之外,也有观点认为,用户增长=动力-阻力。
- 动力,指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比如产品的内容对他有很大吸引力等。
- 阻力,指阻碍用户注册的因素,比如用户注册的流程繁琐等。
这个相对第一个理论阶段略微靠后一些,针对至少是听说过并且甚至可能访问过很多次的用户。
注意阻力不完全是客观条件(比如 需要付费/需要某地区的IP/需要某种身份/用户协议约束)造成的,也包含网站自身信息结构设计问题,对信息结构设计而言,动力和阻力是网站设计一体两面 -
学习 dujiajun 的高校社区运营经验
原帖:https://blog.dujiajun.site/2022/10/17/当我在运营产品时,我在做什么?
读后感:
- 首先是觉得我 too young,感觉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
- 其次文章其实本身比较杂,作者大大小小的经验都说了,当然最重量级的肯定是交大官方的水源社区(基于 Discourse,仅限校内),不同社区群体的设计目标都差很多。最后也有一些旁观其他论坛后的评价。
然后摘录几个关键的句子吧,下面继续
-
使用 curl 和 openssl 命令简单测试 SNI 阻断
Reference: https://www.v2ex.com/t/852567
需要连接墙外能连上的 IP 地址,比如 https://www.cnbc.com 的
23.56.20.124
(注意下面评论提到 cloudflare 的 IP 被 SNI 阻断后会造成整个 IP 阻断,所以不要用 cloudflare 的测试,不过可以用 akamai 的 IP 测试:dig www.akamai.com
),然后分别测试即可openssl
没有 SNI 阻断
openssl s_client -connect 23.56.20.124:443 -servername abc123.com
这个和 v2ex 原帖的输出不一样,因为使用的不是 cloudflare 的 IP 地址,行为完全不同。
23.56.20.124
目前对错误的 SNI 也会有 TLS 连接,正常 TLS 连接的输出很长,就不一一列出了,可以看到 TLS 证书的被签名的域名depth=0 C = US, ST = New Jersey, L = Englewood, O = "NBCUniversal Media, LLC", CN = *.cnbc.com
有 SNI 阻断
openssl s_client -connect 23.56.20.124:443 -servername twitter.com
什么都没有,TLS 握手读取到 0个字节,当然也没有 TLS 证书
no peer certificate available SSL handshake has read 0 bytes and written 315 bytes
curl
没有 SNI 阻断
curl --resolve abc123.com:443:23.56.20.124 https://abc123.com -iv
建立了 TLS 连接,不过 curl 认为和 https:// 的域名不符,拒绝连接
* Server certificate: * subject: C=US; ST=New Jersey; L=Englewood; O=NBCUniversal Media, LLC; CN=*.cnbc.com * start date: Oct 1 00:00:00 2023 GMT * expire date: Oct 1 23:59:59 2024 GMT * subjectAltName does not match abc123.com * SSL: no alternative certificate subject name matches target host name 'abc123.com'
有 SNI 阻断
curl --resolve twitter.com:443:23.56.20.124 https://twitter.com -iv
什么都没有,除了来自 GFW 的 RST
* Recv failure: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
RE: 使用 chrome 浏览器 SNI 伪装免代理上部分 GFW 被墙网站(更新规则文件和启动脚本)
把chrome的路径直接改了,强行改成没空格的,试了一下,也没翻墙功能,唯一能连上的github也不确定是不是脚本的作用
试试访问这两个链接,能访问 https://gist.github.com 和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 就表示脚本有效,因为这两个域名都被墙了
git ssh 代理设置
cloudflare反向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