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情况,无非是效力弱点的疫苗,也算不上“生理盐水”纯安慰剂,按理说灭活苗这种成熟技术不至于搞砸吧(?)
最坏情况,就不说了
贡献一个数据点:我家一长辈(防开盒)打了疫苗后肺结节
butterbot 发布的最佳帖子
-
RE: 中国国药疫苗之父杨晓明等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
RE: 学习 dujiajun 的高校社区运营经验
可以参考一下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pila.cc的经验。
A.用户数量。本身北大网文爱好者这个群体就存在,甚至还申请成立社团,但没有成功。骨干成员是信科学生,在信科(北大最大的本科生学院)学生群里宣传招新,也有少量其他院系学生。
B.如何保证活跃。站方积极组织活动,如每日接龙,鼓励创作等。同时运营微信公众号,传播作品和活动成果。 -
RE: 今天b站出复现韩国超导体材料实验结果的直播宣布四份材料都失败了
据这篇文章,伯克利laurence国家实验室的计算机模拟支持LK99具有超导性质,同时作者认为合成难度很高:只有一部分晶体具有合适的性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目前的复现都失败了,也和网传那张微信截图胡希伟_HUST“超导相含量太低”一致
https://arxiv.org/pdf/2307.16892.pdf
另外有消息说HUST的团队验证了LK99具有迈斯纳效应 https://www.ithome.com/0/709/590.htm -
《冲浪文学选集》
在zlib逛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冲浪文学选集》点这里,翻了翻,这个正文500多页,共67万字的选集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
a)**朋克(z-word还是不打了):我记得这类内容在当年的未名树洞也很受欢迎,主要描述浪人们意淫的反乌托邦未来中国。还包括其他一些政治性的文学创作。
b)生活分享:分享自己在海内外的生活,以及回忆性的文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即使略去其中的政治性内容也是散文佳作。这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c)关于性生活的攻略。之所以把它和一般的生活分享分成两类,是因为此类内容数量庞大,内容质量也不错。众所周知浪人大多是incel,此类文章或回顾自己的感情生活,或分享嫖娼经历,或意淫出各种黄色情景,对于被感情困扰者或性饥渴者值得一读。
d)键政贴。这些属于是糟粕,看了也是浪费时间的东西。disclaimer:本人不支持浪人及其衍生群体的政治观点。不赞成用z-word指代中国人,华人或中共支持者。
-
RE: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会对冲浪造成什么影响?
(九)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分发平台、智能终端生产企业不得为未履行备案手续的APP提供网络接入、分发、预置等服务。
比较关键的是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没备案的app提供网络接入,另外一个问题是通过google play等墙外平台下载的墙内app会不会受到影响(十)APP主办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分发平台、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违法违规信息监测和处置机制,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依据电信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处置。
-
RE: 《冲浪文学选集》
@wumingshi 口吧和抽象系及其衍生群体差别很大。
政治观点:口吧大多数只不过是刚进社会受了点苦,兔转左,关注的是社会公平,房价和福利问题,日常盼教员归。浪人是什么观点不用我多说了吧
语言风格:从现存抽象系贴吧和口吧很容易观察出来语言风格的差异
从“法统”的传承来看,抽象系分为神,带,浪。这和口吧也毫无关系,两吧没什么人员流通。 -
RE: 社区需要鼓励师
matters有线下活动,这点就很厉害了,平台和用户也是在探索新生活方式(游牧者计划)。用户群体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很多元化,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和其他国家的中文作者和读者都有,职业和生活也很不一样。
本站主要是人数太少了,还活跃的注册用户也就十几个(之前的新年投票),而且多元化程度也就那样(十几个学生有什么多元化呢hh),用户要获取和学校有关的信息也竞争不过青研伪洞和未名BBS(或者其他学校的树洞/BBS)
butterbot 发布的最新帖子
-
RE: 昨天珠海有人开车撞进体育场,我有个朋友就在附近
@lemma_ 今年好像已经有了......3月份的事情。这种献忠没法管,除非封城不准车辆上街。
北京开始献起来了,张献忠就在你身边 _ r_langrenClub.mp4
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别点链接 -
RE: 昨天珠海有人开车撞进体育场,我有个朋友就在附近
我感觉贵校东门,西门和南门可能是载具献忠的目标,预言一波,最好别应验
edit:东门是路口,人流量大;西门、南门有北大牌匾,万一有什么相信“北大是汉奸学校”或者就想杀几个“精英”的...... -
RE: 相比于弓,弹弓可能更容易作为大规模暴动的武器
Using a slingshot as a criminal weapon has certai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specially when compared to more conventional weapons.
Advantages:
-
Concealability: A slingshot is small, lightweight, and easy to hide, making it a discreet weapon that can be carried without drawing attention.
-
Availability: Slingshots are easily accessible and can be made from simple materials. They don't require a license to purchase or own in many places, making them a low-barrier option for those looking to acquire a weapon.
-
Silence: Unlike firearms, slingshots are silent when used, allowing the user to strike without alerting others nearby. This can be advantageous in situations where stealth is required.
-
Ammunition: Slingshots can use a wide variety of projectiles, including rocks, metal balls, or other small, dense objects. This flexibility allows for improvisation in terms of what can be used as ammunition.
-
Legal Ambiguity: In many regions, slingshots may not be classified as weapons,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carry them without legal repercussions, unlike firearms or knives.
Disadvantages:
-
Limited Range and Power: Slingshots have a much shorter effective range and lower impact force compared to firearms or crossbows. While they can cause injury,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be lethal or cause severe harm at a distance.
-
Accuracy: Slingshots require skill and practice to use effectively. Achieving accurate shots, especially at longer distances, is challenging, and even skilled user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consistently hit moving targets.
-
Limited Lethality: While a slingshot can injure or incapacitate, it is less likely to be fatal compared to other weapons. This could be a disadvantage for someone intending to cause serious harm.
-
Lack of Intimidation: A slingshot lacks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that firearms or larger weapons have. It may not be as effective in situations where intimidation is a key factor.
-
Vulnerability: If the user is confronted by someone with a more powerful weapon, a slingshot offers little in the way of defense, making the user vulnerable in such situations.
In summary, while slingshots can be used as weapons, their effectiveness is limited by their range, power, and the skill required to use them accurately. They may be more suited for specific scenarios where stealth and discretion are paramount, but they are not as effective for causing serious harm compared to more conventional weapons.
-
-
RE: 该不该退学润了😭
暂时没有明确的答复,这个需要你自己衡量.jpg
(没有其他的背景信息,只能这么回答了,而且这种重大人生选择确实只能由你自己做选择才行。做选择要快,做完选择后矢志不渝地执行计划才行啊,投票里50%是想跑路但没有行动的,不要像他们一样) -
RE: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全文不长,立法的初衷似乎是,目前需要实名认证的环节容易出纰漏,泄露个人信息,这里的“网号”就是提供了非明文验证个人信息的方式,减小身份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而且是自愿申请的(“自愿”存疑)。当然记录了大量身份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其实就是暗网泄露的大头(比如2022年7月上海公安数据泄露导致10亿中国人被开盒),中共当局要监控上网行为也不需要这样多此一举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期是7/26-8/25
https://news.cctv.com/2024/07/26/ARTIjb9AC01uvBL9j3LxCtFB240726.shtml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条 为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保护公民身份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以下称“公共服务”),是指国家根据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称“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
本办法所称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网号、网证可用于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服务中非明文登记、核验自然人真实身份信息。
第三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网信部门依照各自法定职责,负责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监督、指导公共服务平台依法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国务院民政、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卫生健康、铁路、邮政等部门依照本办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推广应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自愿向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
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需要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
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需要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申领。
第五条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第六条 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身份登记和核验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培育网络身份认证应用生态。
第七条 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义务。
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后,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的,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互联网平台应当保障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与其他用户享有相同服务。
第八条 互联网平台需要依法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但无需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仅提供用户身份核验结果。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互联网平台确需获取、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经用户授权或者单独同意,公共服务平台应当按照最小化原则提供。
未经自然人单独同意,互联网平台不得擅自处理或者对外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 公共服务平台处理个人信息不得超出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在向自然人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当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其同意。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取得书面同意的,从其规定。
未经自然人单独同意,公共服务平台不得擅自处理或者对外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用户要求,及时删除用户个人信息。
第十条 公共服务平台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前,应当通过用户协议等书面形式,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用户告知下列事项:
(一)公共服务平台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二)用户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保存期限;
(三)用户依法行使其个人信息相关权利的方式和程序;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
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还应当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公共服务平台处理个人信息,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保密或者不需要告知的情形的,可以不向个人告知前条第一款规定的事项。
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无法及时向个人告知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在紧急情况消除后及时告知。
第十二条 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依法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服务涉及密码的,应当符合国家密码管理有关要求。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网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法定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护照、前往港澳通行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等身份证件。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