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个未来世界(大约本世纪末期)的框架,看看有没有不自洽的地方
-
-
政治形态:现有大城市扩大为人口以亿计算的超级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武汉、西安等等。因伟大的习总书记指示,北京人口维持在2300万左右。超级城市有卫星城、附属城镇,卫星城是提供基础服务的体力服务业人员和工人居住,同时也是工业中心;附属城镇主要提供粮食、矿石和初级产品。超级城市对卫星城、附属城镇提供保护。国家不复存在,只有城市才有政治力量。超级城市内部是彻底的寡头政治,若干个家族掌握政治权力,一个家族可以掌握数个城市。居民只有形式上的政治权利。
城市和城镇之外处于无政府状态。在超级城市的打击下不能产生军阀和土豪,只有武装匪徒和各个小乡镇组成的防卫联盟。有经济或军事价值的乡镇将被附近的城镇收为附庸。
超级城市之间战争甚稀少,因为超级城市的人民已经完全费拉化。城市之间的战争形式是代理人战争。若干个超级城市可以组成经济和军事同盟,大致有长三角,东三省,长江中下游,巴蜀,闽粤等(阿姨:是诸夏吗?)。军队的来源是附属城镇的义务兵和无政府地带的雇佣兵。地缘政治上东亚大陆各城市的主要敌人是从中亚入侵的穆斯林军队,在成都-西安-太原-北京一线交战。 -
经济形态: 超级城市内部是寡头资本主义的天下,几个家族控制的数百个大企业获得类似Hyundai和Samsung的地位。工业品和农产品由自己或其他城市的卫星城和附属城镇提供,超级城市本身的经济是彻底的后工业社会。
-
技术:受益于基因编辑技术,老龄化不再是一个问题,富人的寿命被延长到120岁左右,衰老速度减缓了,那时的90岁相当于现在的60岁。机器人和AI技术蓬勃发展,但工业或军事机器人没有完全取代廉价人力。为了掌握越来越难的科技知识,有成熟的辅助学习和思考的脑机接口技术。太空殖民尚未成功,仅限于从月球开采能源。
人的生活:
超级城市中的普通人需要进行激烈的竞争,来获得在大企业工作的机会。可以比照的对象是一个中国的小镇做题家进入北大cs,然后申请北美大学phd,最后在北美大厂获得工作的竞争难度。为了缓解焦虑,使用各种药物和感官刺激,参考电影《华尔街之狼》。阶级固化相当严重,不能负担基因优化和昂贵脑机接口技术的普通人除非是极其优秀的天才,否则无法超越其父辈的成就,只能从事超级企业的低级脑力劳动工作,甚至可能由于无法负担昂贵的物价被迫迁移到卫星城和附属城镇,从事体力劳动。
附属城镇和卫星城的人口作为”低端人口“,阶级跃迁、进入超级城市的机会在于优秀的服务或者基因——可以通过结婚等方式获得户籍。否则其后代永生永世困在体力服务阶级。
无政府地带的小城镇人口不超过百万,在和平时期,生活水平相当于在20世纪末中国类似规模的城镇。职业有种地、维修和生产各种机械和武器,和当兵,保卫家乡或去和穆斯林打仗。娱乐业发达,来自超级城市的娱乐产品价格昂贵,往往需要以年计算的劳动才能负担。 -
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呢?(或者说为什么我认为晚期资本主义会变成这样)
基本想法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多数人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是完全的负担——只有作为炮灰的价值,以及基因多样性的价值。随着这一点的愈发明显,寡头统治将撕开目前中国政治的遮羞布,步入台前。
超级城市的想法并不是很新奇。从斯宾格勒到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这样设想的。
人在北大,当然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人类的知识不断累积和碎片化——现在的30岁博士生也不能说能完全掌握某个学科的小方向,未来的人难道要在学校里待到40、50岁吗?所以有抗衰老和寿命延长,以及脑机接口。
娱乐至死——后现代社会娱乐的发达是前所未有的,未来当然更加如此。 -
其他地区怎么样?
美国、西欧、北欧等发达地区和这差不多。非洲等不发达地区会有较少的大城市(比如:南非、拉美)。大城市之外和无政府地区差不多,会有零星的超级城市据点用来开采资源。中亚会发生大洗牌,前苏联的几个斯坦会重新划分边界,甚至解体、合并。
这之后怎么样?
我当然不知道,否则我就写书去当左壬大爹了,而且任何跨度大于100年的预测几乎都会失败。。 -
我倒是觉得未来会陷入科技大停滞,唯一比较有可能大发展的是ai行业,但我也不期待存在什么大范围应用的革命性突破。然后就是现实世界陷入荒芜,线上世界获得一定发展。最终世界陷入类似欧洲中世纪一样的黑暗时代,并且没有足够的科技进步能够转移社会矛盾
原因:猜的 -
@lemma_
我同意科技会陷入停滞。因为人类历史,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政治等等,一个特点就是间歇性大爆发,中间是缓慢增长,停滞甚至退化。
我其实并没有涉及什么很高端的科技。
基因编辑目前还不成熟,但南科大贺建奎已经能够基因编辑婴儿了。
工业机器人已经应用了,军事机器人也快了。
太空殖民,从月球开采能源,目前也没太大技术障碍,无非是钱不够的问题。
唯一带点科幻的就是脑机接口,需要脑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都来次大跃进才有希望出现。换成可以促进大脑工作的化学药剂也能成立。我想探索的是未来的人是怎么学习和思考。 -
@lemma_ 欧洲中世纪的比附我也是同意的。现在无比接近于罗马帝国晚期。城邦,卫星城和附属城镇也是参考中世纪封建制度来写的。
-
太空殖民,从月球开采能源,目前也没太大技术障碍,无非是钱不够的问题。
钱不够实际上就等于做不出来,是不是技术障碍没那么重要,反正结果是一样的做不出来。除非搞出新的技术使得费用可以接受,这其实就相当于是技术障碍
-
的确,我认为你给出的未来城市分布情况的图景和我心目中的相似。而在关于科技方面,我的预期比你悲观许多,我认为太空殖民、脑机接口,在这个世纪都不会落地。
在重复专一性工作的工业机器人这方面发展得很好,但是离科幻构思里的智能机器人还有很大距离;军事机器人则是无法实现——如果战争是为了转移矛盾,那么它的目的之一就是拿人口去填线而不会使用高成本的机器人,如果战争是为了侵略与征服,那么则对机器人的智能有非常高的要求,我看不到现在的机器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中瞬间做出合理决策的可能性。更有可能的是,未来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战争的宏观决策上,而非将其植入机器人内部让他们打仗,两脚羊便宜可以嗯造嘛。
基因编辑领域我不了解,它看起来比较有希望,因为其在原理和操作上都已经克服了许多困难,剩下的问题看上去是一个纯粹堆时间试错的工程问题,但是是不是真的这么简单就是我的知识盲区了……接下来是一段暴论:
我甚至认为人类已经接近了所能达到的科技水平的上限,之后的大部分努力都只是完善原来提出的框架而已,长期不会有革命性的突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浪潮,在前半段熠熠闪耀的互联网精神之后,我看到的只是对更加高效的奴役与控制的不懈追求。人工智能、大数据,它们都成为了为掌握巨量权力的集体提高控制效率而存在的工具。区块链技术以保卫私有财产安全为初衷创立,在当下最重要的应用却是为大规模洗黑钱提供了绝妙手段,以及提供了一个让money高速空转的平台,很难说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未来会不会有变数?…… -
@lemma_ 让money高速空转的平台,话说回来高频交易这东西不就已经是了(
我看有人说金融的正面意义在于促进资本合理配置来产生更高效的收益,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是可以为一些短期内难以产生收益的技术募集资金来使得技术落地,说得振振有词一点是推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咋都看不出来,要实现这种为了全人类的目标,为什么需要精确到秒以下的高频交易,这不纯纯只是养活了一群金融吸血虫吗 -
@wumingshi 高频交易在我看来几乎可以和赚差价划等号,说的积极一点可以说“高频交易者可以帮助市场发现无风险套利机会,促进市场达到均衡”(也就是让那个卖出同种商品但是价格定的更低的大傻蛋把价格升上去/或者相反)。但是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一个以极短时间为单位时间的融资吗,真的需要市场均衡到这个时间单位吗?对现在的高频交易来说,秒已经太慢太慢了。
金融是以资本自身流通与增殖为目的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对技术进步以及人类进步的投资的偏好,如果有一个能够百分百套利的投资机会和一个风险很高但收益很大的技术研发机会摆在面前,大部分金融投资者的逻辑依旧会将大部分钱投给前者,而只留给后者很少资金,除非技术研发团队非常会写ppt/有私人关系。因此我认为“为一些短期内难以产生收益的技术募集资金来使得技术落地”的功劳不应该归属于金融这个行业,而只应该归功于少部分投资人——你不能对着一个你当年用指缝里留出的泔水养大的孩子说:“瞧,这孩子能有今天全靠我!”
一个可能的反驳是,要是没有金融业,连这些泔水都不会流入技术进步的领域。对于这一论断,我认为是有道理的,金融业以市场机制保证了至少有一部分钱会流向新技术的研发(寻找新增长点)。但是又回到当代金融业,我们真的需要以秒的时间单位来竞争资金的流向吗?在公司的发展与技术的研发面前,以天为时间单位或许都稍显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