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个数学大佬,我上来就被范畴论的定义迷惑了【算是没事了狗头】
-
一个范畴有两个 collections,一个是 objects,一个是 morphisms,一个态射对应两个对象,两个对象 A 和 B 之间所有的态射记作 Hom(A, B),所以说某个从 A 到 B 的态射 f 和 Hom(A, B) 不一样,是这个意思吧?但是我看合成律的描述有 gf = h 这样描述态射的合成的,也有 Hom(A, B) × Hom(B, C) = Hom(A, C) 的,前者的描述我感觉就是错的,因为两个对象之间可以不止一个态射,那我拿出一个 A 到 B 的态射和一个 B 到 C 的态射合成,我怎么知道合成了哪个 A 到 C 态射?但是前者的描述又符合集合范畴的例子,我就很迷惑
-
https://www.math3ma.com/blog/what-is-a-category
Example #2: a group
这个文章给的群的例子就更迷惑了,一个群对应的范畴是只有一个对象的范畴,态射是群里的元素,态射间的合成就是两个群元素的二元运算,但是这画到图上时也太怪了吧,乍一看好像全是恒等态射,虽然不是 -
@wumingshi 其实更好的例子是把态射想成代数里的同态(都记作 HomHomHom 了) ,两个对象之间当然会有很多的同态,但是保证同态可以复合,得到新的同态(这里的复合方式也是范畴定义中需要的资料),恒等态射就是自己到自己的平凡同构(但是当然可以有很多不平凡的自同态,这就是为什么图上可以画一大堆自己到自己的态射)
-
至于 gf=hg f = hgf=h 就不确定它想表达什么了...... 可能只是说态射能合成的意思
-
看来我缺乏基础的代数背景知识确实少了具体例子作为理解的跳板,我还是先学点入门代数吧
群同态我想我应该还是理解了定义的,这么看确实两个同态合成自然就确定了一个新的同态,这个复合没啥不确定的地方 -
https://math.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963122/what-intuitive-notion-is-formalized-by-natural-transformation-in-category-theo
看到这句绷不住了,原来我不是一个人Mac Lane once said that he didn't invent category theory to study categories, but to study natural transformations.
But googling around a bit, I haven't found out what natural transformations intuitively are about (only their definition).笑死,这对我来说根本不自然
-
米田主义(yonedadaism),指热衷于一些难以理解,令人眩晕的范畴交换图。
绷不住了
这个图怪好看的,有点eva味问了下 Bard,不知道它回答得对不对
是的,我可以理解图中的内容。这是一个范畴论的交换图,它表示了 Post 的格子。Post 的格子是所有二元素集合上的所有克隆的格子。
图中的顶点表示克隆,箭头表示克隆之间的包含关系。实线表示完全包含,虚线表示部分包含。
图中的文字说明了每个克隆的名称。例如,顶点 T 表示所有保持恒等函数的克隆。顶点 P 表示所有保持幂函数的克隆。
根据图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
T 是 Post 格子中的最小克隆。
P 是 Post 格子中的最大克隆。
存在一个克隆 M,它既包含 T 又包含 P。
以下是图中的一些具体例子:箭头 PT 表示 T 包含在 M 中。
箭头 MP 表示 P 包含在 M 中。
箭头 MT 表示 M 包含在 T 中。
箭头 MPT 表示 M 包含在 P 中。
我还可以用一些更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图中的内容。图中的交换图表示了 Post 格子中的某些结构性性质。例如,图中的交换图表明,Post 格子是一个完全格子。我希望这能回答你的问题。
-
感觉数学没什么前置知识,甚至不需要本科读数学,听说艺术生都有硕士转到数学的
-
国内狂吹数学是不是因为华当年向毛表示数学有利于政权稳固,因此数学家的政治地位高,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