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与上座部佛教的基本共识
-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英语:Basic Points Unifying the Theravāda and the Mahāyāna)是一份重要的佛教普世宣言,发表于1967年世界佛教僧伽会(WBSC)的第一次会议。
由已故的WBSC创办者及秘书长 Pandita Pimbure Sorata 长老,邀请化普乐·罗睺罗尊者(Ven. Walpola Rahula)拟定一份联合了所有不同佛教传统的简要条文,此文已由世界佛教僧伽会一致通过。
1.佛陀是我们唯一的导师;
2.我们都皈依佛陀、佛法和僧团;
3.我们都不相信世界是由神所创造和管治的;
4.我们都认同人生的目标是:对所有众生培育无差别的慈悲,为众生的利益、快乐与和平而努力,并培育能导向究竟真理的智慧;
5.我们都接受四圣谛,亦即是苦,苦因,苦灭,灭苦之道,以及缘起法则;
6.一切有为法是无常、苦的,及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是无我的;
7.我们都接受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佛陀所教导的导向觉悟之道的分别述说;
8.达至觉悟和解脱有三种:声闻、独觉、正自觉;我们都认同菩萨行和成就正自觉以拯救众生是最高、最神圣和最英勇的;
9.我们认同,对于佛教,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和修习方式,但这些外在形式和表现不可与佛陀教导的基本教义混为一谈。
source: https://c.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35569
-
世界性的佛教组织很多,不仅仅限于世界佛教僧伽会(仅“世界”开头的就还有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但是我相信这九点应该是普遍共识,无论是修行上座部佛教的各位还是修行大乘佛教的各位,都是在遵循佛陀的教导和觉悟,都符合佛教的基本教义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的做法和体会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是一座汉传佛教天台宗寺院,我们的定位是:
「天台祖庭,观音道场。禅净双修,显密圆融。」
但我们一直重视汉传佛教与其他各部派佛教寺院的交流。除了日常的交流互动之外,我们的重大活动都会邀请南传佛教寺院参加或共同主办。-
例1:「千人素宴贺佛诞」是湛山精舍的一年一睹的传统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每年中国农历四月初八,我们除了邀请联邦、安河和多伦多市政要之外,还要邀请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参加,各派汇集,欢聚一堂,并举行庄严隆重的「传佛心灯」的仪式。这个仪式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向加拿大社会宣示:我们都是佛陀的弟子,我们有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目标。
-
例2:佛教三大传承年度主题对话,已经举办了三届。2016年10月22日,第三届对话在多伦多市政府办公厅召开。本届年度对话的主题是「从禅的角度看身心灵健康」。参加有来自斯里兰卡的Ven. Ahangama Rathanasiri 和来自缅甸的Ven. Ashin Kawwida,藏传佛教的代表卓达加措堪布和索南堪布仁波切,汉传佛教的代表是本人和另外一位天台宗法师。三大语系的法师代表和多伦多大学的佛学教授、约克大学的佛教学者一起从禅的角度来探讨身心灵健康。来自佛教三大语系传承的法师以及学术界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禅与身心灵方面的关系。
-
例3:2017年6月1日在多伦多大学展开三大语系佛教对话。应邀参加《对话》节目的嘉宾有藏传佛教代表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加拿大汉传佛教代表达义大和尚、加拿大南传佛教代表Bhante Saranapala比丘。本次《对话》的论题是:「佛教三大传乘对谈——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和烦恼」。
为什么要一直坚持这样做?
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师倓虚大师教导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倓虚大师在主办青岛佛学院时,邀请律宗大师弘一法师讲学,给学生示范各宗派相互学习的重要性。他在自传中坦陈,自己曾研究过道教、基督教经典,心胸开放,可见一斑。对其他宗教的态度尚且如此,对佛门不同传承、不同流派更是亲如一家,密切交流。
不仅天台宗倓虚大师如此,近代汉传佛教大家,如「民国三虚」的另外两位禅宗虚云法师、唯识宗太虚法师都毫无门户之见,主张相互借鉴学习。虚云大师的禅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主张各宗派在佛法中都处于平等地位,「法无高下,贵在契机。 」他曾说:
佛门略开十宗,四十余派。 而以禅、净、律、密四宗,摄机较广。善知识:佛境如王都,各宗如通都大路,任何一路,皆能觐王。众生散处四方,由于出发之点,各个不同,然而到达王所,却是一样有效。
——《虚云和尚全集》,第一分册《法语开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我们在交流中也发现,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关于这个主题将会另外找机会阐述。不管怎样,取得大成就的,总是开放吸收、博采众长、扬长避短的那一支,佛教传播史,甚至基督教传播史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相信,经过两千多年的分化和发展,佛教各教派已经具备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条件,以后个宗派会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将来的佛教会出现团结甚至联合的趋势。
- 第一、我们要清楚,大乘与小乘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在教理的偏重上和修行方式的不同。
- 第二,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知道,部派分裂主要是对于戒律的不通看法而导致的,而不是基本教义。
- 第三、大乘佛教与上座部佛教有各自的长处和特点,都是佛教向前发展的宝贵资源。因为有不同的传承,我们才可以取长补短,交流发展。
本人以此「六个字」,作为愿景:
第一、不争。第二、交流。第三、提高。
佛陀早有警告:
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若彼等知此,则诤论自息。
——法句经
此颂是佛陀在祇陀林针对俱生皮(Kosambi,地名,又译高善必)的争论比丘而说,其大意是:那些争论不休的人完全不知道,我们将为此争论所困而走上毁灭之途!如果他们懂得这种危险性,就不会争论了。名相并不重要,重要的实质。莎士比亚说: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代表什么?我们所称的玫瑰换个名字还是一样芳香。——《罗密欧与朱丽叶》)清朝末年著名佛教居士、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奠基人杨仁山居士(1837-1911)早就指出:「欲以宗教传于各国,当以何为先?统地球大势论之,能通行而无悖者,莫如佛教。」(《等不等观杂录》〈支那佛教振兴策二〉)
愿与大家共勉。
-
-
「小乘佛教」说法的不正确
小乘,词译自梵语Hīnayāna,其中Hīna 是小、低下意思;yāna 意为乘、车子,引申为教法、或通往解脱之道;合起来是「小车子」和「低下教法」。所以,用这一名词用来指佛教的一大传承,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违背佛教进的根本精神的。
因此,1950年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达成明确共识:
无论在西方或东方对南传佛教的正确称呼应当一律使用上座部佛教。
我们所用的「大乘」「小乘」两个术语,纯粹是按历史习惯,为了探讨问题的需要,丝毫没有自恃高明、贬低他者的意思。
-
关于佛教里的无神论再讲几句。佛教不否认鬼和神的存在,但是鬼神都不是佛教所注重和崇拜的对象,更不主张基督教里面唯一的上帝和主宰者。我们的世界来源于六界众生的共业,绝非基督教里说将的耶和华所创造的。基督教里面认为天神等等不能和上帝相提并论,也不符合佛教的教义,虽然佛陀的智慧和法力远远超过六界的想象,但是佛教不是这个世界全能全知的上帝,众生借有佛性,皆有真如法性。
如果一定要和其他宗教里面的神相类比的话,佛教里面的“诸天鬼神”(二十诸天,汉传佛教有些也讲二十四诸天)有些接近,但也不完全对应,因为佛教里面讲的更多是“护法神”,诸天鬼神并非世界的主宰者。佛教不怀疑人对神的信仰,但佛教认为人对神的信仰本质上是来源于人心的需要,来自于人对世界的觉察和感悟,是因为人所处的位置、环境、时间和人心念的不同而产生的(所谓”相由心生“)。佛教不绝然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但这些鬼神是归属到佛教中的众生类别中,而非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也不需要无谓地去遵循所谓神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