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最终都会变成无比愚蠢的现实举措
-
作者:史广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385252/answer/2366374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在中国,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最终都会变成无比愚蠢的现实举措,原因是什么呢?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执行路径,脱离从概念引导到示范引领到全面推广的发展规律,所以好事儿成了坏事儿,初衷反而被解读出各种恶意。我觉得真正合理的安排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在八里台校区和津南校区分别选择一个学生人数规模适中的学院,进行课外跑步打卡的试运行验证。一个校区内的试用学生规模总数不要超过500人,要覆盖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年级,要性别基本合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工作,通过一学期的试运行,可以获得不同年级同学的用户习惯,可以广泛征集意见和发现问题,可以针对管理政策和执行措施进行精细的改进和完善。第二,在试运行验证达到预期效果后,第二个学期,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进行推广。由于有了试运行验证的经验,就可以保证全面推广有不错的前景,试运行验证的同学可以被组织作为志愿者服务队,为其他同学提供指导和帮助,由此形成具有学生群体社交性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推广应用,在下一个学年,在进行正式的全校实施。以上两步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情最基本的思路,在试错中前行,每一步都要控制试错规模,同时发动同学,形成同学之间互助+互动的推广方式,这比行政政策和强制要求好得多。在约束和激励方面,我认为必须转变管制型思路,而是转为服务型思路。第一,推行课外跑步打卡,在初期应抱着奖励先进而不惩罚后进的心态,很多同学有个人的特殊情况或具体困难,有心做好也未必能在行动中做好,那么激励政策不该是一刀切的强制要求,而是针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显著奖励,除了体育成绩之外,还可以有每月的跑步达人啊、健美之星啊啥的,这样体现出整体向上的氛围。第二,对无法做到跑步打卡要求的同学,必须提供多元化的替代选择,因为跑步打卡的初衷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那么有的人不能跑或不喜欢跑,能否提供足够运动量的活动供大家选择呢?两个校区都有很好的体育运动场馆,每学期游泳10公里可以吗?羽毛球20场可以吗?校运动会成绩优异可以吗?也可以同步举办校内的各种体育比赛,除了足篮排之外,像瑜伽比赛啊、健美大赛啊、跳绳大赛啊啥的,反正只要有体现出同样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活动,且表现优异,那就不用去跑100公里了,包括跳拉丁舞、跳街舞乃至跳广场舞,其运动的最终目的未必比跑步差啊。多元化的选择中推荐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则大家可能都有很好的选择。第三,必须做好服务保障。看新闻就知道,跑步是需要科学规范的指导和因人而异的规划,很多人跑步姿势不对、呼吸节奏不对、运动用具不对、跑步场地不对等,这需要提供全面的指导,除了体育老师的积极工作外,学生的各种健身社团可以来做公益啊,社会上各种健身房的私教可以来做免费的帮扶啊。好的服务保证用户体验,以此为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哪里还会有不满呢?综上,去除官僚习气坚持科学发展,突破体育课的局限引领校园健康文化,很好的立意需要强大完整的立论去做支持,然后才能把事情做好。BTW:其实我特别同情负责此项工作的校内老师,学生们如此强烈的反应,以及事实上各种负面的反应,主管老师要多难受啊,又不是个人的事儿,肯定少不得委屈。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要努力汇聚各方面的意见和资源,找到更好的成长路径。
-
没看出来这个标题里面“好的想法和思路“体现在哪里。我感觉各种大学体育课打卡强制要求跑步只是因为简单粗暴,易于监管(至少领导 naive 的觉得监管路线中不会出现太多困难),而不是以学生为本,更别说啥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了。至于为什么不能取消跑步……可能只是取消会有行政阻力,或者上级总是用各种学生体测成绩的借口去逼迫你,等等。这个标题应该换成“官僚行政体系对学生生活的压迫”,如果要说“好的想法和思路”不如举其他的例子
-
贵校体育课一开始跑步要求 42km,现在都直接翻倍到 85km了。PKURunner 现在源代码也早就不开放了,大概领导觉得使用电子设备去监控用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只能希望以后电子设备的监控能够减轻一点,枪口抬高一寸吧